進修研習運科人員:楊明蓁
研習日期:112年12月1日至3日
簡易課程大綱:
1.傳統心理諮商與敘事諮商的比較:認識、體會敘說的建構特性
2.敘事治療的認識論位置:個案概念化是診斷相似的概念,而敘事治療不做臨床診斷,敘事治療師相信來訪者是他們自己問題的專家。
3.現象學心理學對敘事治療的貢獻:高達美的時效歷史,人必須在自己現在存在的狀況下重構歷史,而歷史就是經過一再敘述、
一再建構而成的。
4.境遇感與前理解:敘事不是做什麼而是想要做什麼。
5.敘事的臨在:諮商現場與故事現場─轉化階段的重要性,臨在與缺席不是二選一,而是一個連續的光譜,故事的關鍵時刻導引出蛻變
過程。
6.重組會員對話:可應用在悲傷治療。
7.敘事治療的信件:諮商會談紀錄。
課程重點摘述:
1. 現象學心理學對敘事治療的貢獻
語言具有表達性、工具性和連結性,老師透過直接以「給來訪者的回信」,當作諮商會談紀錄的練習,讓我們實際感受到進入來訪者
經驗故事裡與他同在的位置,來取代過 去以諮商師角度出發的個案概念化評估。
2. 從海德格到呂格爾
敘事治療的理解,是對於故事發生處境的理解,是再次經驗、不是再次述說,以便可以浮現支線故事。(1)說了什麼?呂格爾用情節
結構來解釋語言的涵義;(2)關於什麼?如同初階課程時提到的隱而未現部分,呂格爾認為理解才能詮釋意義,之後才是說出表達。
3. 臨在與三個ING
敘事的臨在可分為諮商現場與故事現場,傳統諮商訓練都著重在諮商現場的臨在,例如:此時此地與平行歷程。敘事治療重視故事的
臨在,心理師要如同回到故事發生的現場,貼近來訪者,捕捉經驗本身。
三個ING如下:
(1)護持:沿著來訪者的故事線,陪伴在其心理現場。
(2)陪伴:要慢,要沉在細節。又分為外在敘事、內在敘事、反思敘事,故事經過慢動作、倒帶細看的陪伴而回到現場。
(3)見證:與來訪者一起面對。敘事治療師運用見證者的位置,讓缺席的故事顯現,觀點浮出,在進入故事後辨識出有意義的表達、
畫面聯想、產生共鳴最後引領轉化。
4. 重組會員對話
重組會員對話提供來訪者機會,重新修訂與生活相關的組成成員,提升或貶低某些組成成員的地位,重視或抹除某些組成成員,為那些
對於個人自我認同重要的聲音賦予正當性,或是為不重要而撤銷其會員資格。
5. 敘事治療文件、與整合敘事治療脈絡與介入技術
為了有重要意義的步驟留下讚頌的標記,並讓在場的觀眾以非常特別的方式,扮演見證人,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定義式儀式。讓來訪者
針對自己的故事,有心的宣言,描繪出個人未來人生故事的畫面、信念和行動宣言。
未來實務應用:
以前總是杞人憂天的擔心,會掉入為技術而技術的那種心理人員,敘事治療的學習發現,理論與技術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過程。敘事治療可以更幫助我,帶領選手去看見自己的問題,目標不只是去除「症狀」、「錯誤」,而是離開問題故事,去發展貼近渴望的故事。尊重選手的經驗,讓他做為自己問題的專家。舉例來說,傷病後回場運動員對自己的動作表現沒信心,過去可能會只想著要如何幫助選手建立自信心;但從敘事治療的角度來協助,則是幫助選手去看見那個沒信心是什麼,如何影響他,從受傷、復健的歷程故事,讓選手看見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