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習日期:112年4月30日至6月25日
簡易課程大綱:
課程有分為三個階段,
第一階段為肥胖的定義和造成肥胖相關概念、
第二階段為兩性及兒童青少年的體重控制議題,與代餐、輔助食品的實證醫學、
第三階段為運動、藥物與手術治療效果和如何開立減重處方和管理。
課程重點摘述:
第一階段說明肥胖的定義、造成肥胖的原因(如︰基因、飲食、環境等),以及肥胖的身體機制。
●台灣肥胖的定義有BMI、體脂率和腰圍,而台灣的標準相較為歐美更嚴格,因為在相同的BMI之下,台灣人比歐美人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。
台灣的肥胖標準值︰
BMI︰≥ 27 kg/m2
腰圍︰男> 90公分、女> 80公分
體脂率︰男≥ 25 %、女≥ 30 %
BMI︰≥ 27 kg/m2
腰圍︰男> 90公分、女> 80公分
體脂率︰男≥ 25 %、女≥ 30 %
●造成肥胖的原因除了常見的飲食原因,在基因層面上,父母親其中一位是肥胖,下一代就有40-50%會肥胖,若父母親都是肥胖,下一代就有70-80%會肥胖。而瘦體素 (leptin) 也會使調節食慾,若ob基因異常時會瘦體素分泌會受到影響,使肥胖機率增加。但目前肥胖者多數為瘦體素阻抗,使瘦體素無法發揮生理作用,導致肥胖更嚴重。
●體重增加除了傳統致胖模式外還有碳水化合物胰島素致胖模式,當攝取過多精製糖時會引起胰島素的分泌,而體內胰島素分泌過多,增加脂肪過度合成,減少身體細胞可用的能量,使細胞能量不足,促進身體要增加能量的攝取(增加食慾),同時減少身體消耗過多能量,最後容易形成熱量正平衡,使體重上升。
第二階段探討兩性及兒童青少年的體重控制議題,與代餐、輔助食品的實證醫學。
●女性肥胖往往伴隨胰島素阻抗及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(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, PCOS),PCOS在於年輕女性會造成月經不規律、多毛症、青春痘及胰島素阻抗,雖然PCOS可能會增加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風險,但盛行率遠低於超重/肥胖的女性,因此不正常的體位才是代謝性疾病主要決定因素。
●男性肥胖者會導致體內睪固酮濃度衰退,在臨床上對於男性肥胖者而言,除了運動及飲食控制,補充睪固酮有助於減少脂肪量、增加瘦體重,也有助於改善粒線體功能、活動力增加及減少發炎反應。
●近年兒童肥胖盛行率有明顯增加趨勢,兒童時期肥胖不但會有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風險,同時也會增加成年時肥胖的風險,對於兒童肥胖者目前不建議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方式,透過改善生活、飲食及睡眠習慣,並透過跨專業團隊合作會是更好的治療方式。
●減重過程中熱量負平衡是最重要成敗關鍵,透過認識食物份量概念是減重一大利器,而代餐也是一個簡易有效的減重方式,代餐配方也有嚴格的法律規範,包括三大營養素、纖維質、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完整,脂肪比例在總熱量20~25%間,每200大卡要提供5克纖維等。
●在透過建立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以外,相關輔助食品也能夠協助減重,包括山苦瓜、薑黃素、薑是安全且有效的選項。透過特殊的飲食法可以讓減重期間建立儀式感並增強減重動機,其中包括阿金飲食、地中海飲食、帶狀飲食 (zone diet)、極低熱量飲食及梅爾飲食等等,短期內可以協助減重,但目前研究對於減重飲食來說並沒有最佳的三大營養素比例,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持之以恆才是減重的關鍵。
第三階段講解運動、藥物與手術治療效果和何開立減重處方和管理。
●運動︰
單純只靠運動來減重成效並不大,但仍可以有效降低體脂肪和內臟脂肪,而有氧運動和阻力運動都有幫助。若沒有時間運動者建議可以採用非運動性活動熱效應 (non-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, NEAT)改變生活型態盡可能多活動,增加熱量消耗,有助體重管理。
●藥物︰
目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減重藥物康纖芙 (contarve)、羅氏鮮 (xenical)、善纖達 (saxenda)。
康纖芙和善纖達共同作用是減少飢餓感幫助控制食慾減少攝食量,而常見副作用為噁心、便秘。
羅氏鮮是胰脂酶抑制劑,可抑制腸道的脂肪吸收,減少身體吸收熱量,常見副作用為腹瀉,若長時間使用需注意體內脂溶性維生素是否足夠。
●手術︰
常見是胃切除手術,減少整體胃容積,延緩胃排空。可以降低飢餓素分泌,幫肪抑制食慾。以達到減少整體飲食攝取量,降低熱量攝取。
●減重處方有飲食、運動、生活習慣改變所組成,在必要時可加入代餐、增補劑等。而減重是一個行為矯正的介入,其目標有控制體重不再增加、減輕體重與維持減下來的體重。減重的評估與流程有評估 (assess)、建議 (adive)、同意 (agree)、協助 (assist)及安排 (arrage) 五個部分所組成。
●減重管理先要確認個案的參與動機,而動機可以透過跨理論模式 (transtheoretical model, TTM) 分析個案目前在哪一個階段判定個案的動機大小,在不同的階段下與個案共同制定不同策略,可增加或維持個案動機,以利於減重管理。
未來實務應用:
雖然課程內容主要是針對臨床上肥胖的介紹與介入,但在一些減重的觀念上仍然可以套用在選手當中,像是判定選手參與動機,選手動機較低時介入方法就可以衛教傳遞為主,讓選手自己察覺到自身的問題,增加選手改善的動機。同時課程也有不少借鑑的地方,像是增補劑和代餐的使用和實際成效,都是可以放入選手體重計畫當中,使體重計畫更為完善,提升體重計畫的成功率。
同時課程也有提出體重上升是表面看見的結果,但體重為什麼上升其背後的原因是看不見,所以我提醒自己不是單單只針對選手體重進行處理,也要去了解背後的成因,去了解選手是否要其他的領域協助。